中科院团队揭秘蝗灾罪魁祸首4VA,将改变人们对抗蝗灾的理念和方法

[ 热门资讯 ] 2020-08-16 来源: 北京晚报官网官方帐号 作者: 北晚新视觉网

日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发现一种蝗虫群聚信息素分子,揭示了蝗虫聚群成灾的奥秘。这一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蝗虫如何聚群成灾 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揭秘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团队成功揭秘蝗虫聚群成灾机理的重大科研成果论文,已获最新一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鉴定发现蝗灾"罪魁祸首"4VA 中科院13日在北京就这项成果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康乐院士介绍说,研究团队2004

康乐团队通过分析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在35种化合物中鉴定到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4—乙烯基苯甲醚(4VA)。

媒体 cba乱象频生谁之过 没有规矩 是罪魁祸首

康乐说:“我们通过一系列行为实验确定该化合物对群居型和散居型飞蝗的不同发育阶段和性别都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通过实验,研究人员证明4VA对实验室种群在户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范围区块实验也证明,该化合物不仅能吸引野外种群,而且不受自然环境中蝗虫背景密度的影响。

公司并购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蝗灾的防治主要依赖大规模喷施化学杀虫剂。”康乐表示:“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蝗虫群居的奥秘,也将从多个方面改变人们对抗蝗灾的理念和方法,使蝗虫的绿色和可持续防控成为可能。”

网友评论:

面试时如何自我介绍
葡萄牙(男子足球国家队)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延伸阅读:

波及14万余亩!云南遭蝗虫“袭击”,无人机紧急出动

黄脊竹蝗是一种危害竹子、芭蕉以及少量玉米等作物的蝗虫。截至7月25日,云南省共发生黄脊竹蝗的危害面积是140623亩,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已成立工作指导组,赶到蝗虫主要发生区域—— 云南普洱的江城县,与当地共同采取防治措施。

7月26日上午,在江城县曲水镇的玉米地里,部分玉米叶遭到了黄脊竹蝗啃食,防治人员启用了无人机开展飞防作业。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副县长 蒋忠银:在边境线一带用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设立迁飞截流带, 尽全力把蝗虫在边境线消杀。

针对交通不便,不适宜无人机和雾炮防治的森林中,专家组建议采用烟剂补防补漏,避免遗留的成虫交配产卵,形成虫源地。

截至7月25日,云南省共发生黄脊竹蝗面积140623亩,其中林地107638亩,农地32985亩,涉及3个州(市)7个县28个乡镇。目前防治面积累计354667亩次。

竹蝗大批入境云南 农业农村部紧急应对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6月底以来,黄脊竹蝗大量持续从老挝丰沙里省迁移到我国云南江城、勐腊等边境地区,波及范围13.5万亩,其中农田3.2万亩,林地10.3万亩。7月16日,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赴云南,会同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蝗情调查,评估防治效果,分析研判发展态势,研究制定进一步防范措施,严防造成扩散危害。

据了解,针对蝗虫的迁入,农业农村部督促云南省农业农村部门立即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有效遏制黄脊竹蝗危害。目前,云南省已调集植保无人机组25组,投入喷雾器2574台(次),出动3.5万人次,累计实施防治13.5万亩次。其中,农田实施防治3.53万亩次,做到应防尽防,没有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危害。

黄脊竹蝗俗称“竹蝗”,与飞蝗和沙漠蝗不同,不属于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均有分布,通常喜食竹叶,也可取食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我国在黄脊竹蝗等蝗虫防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机制,能迅速调集防治队伍、药剂和机械,迅速扑灭,控制危害。

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老挝丰沙里省黄脊竹蝗产卵面积、虫源基数、发生面积显著高于往年,属暴发危害年份,致使大量黄脊竹蝗跨越边境线,迁入我国云南边境江城县、勐腊县、宁洱县等地。

(原标题:我国科学家揭示蝗虫聚群成灾原因)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网友评论、央视财经、经济日报

流程编辑:TF0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 香烟价格表(xyjgb.com)”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本站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严格保留版权信息,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仅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有版权问题(提供相关证明)请通过页面底部的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立即处理。